分享

微博
Qzone
微信

《江門抗戰烽煙圖》臺山與飛虎隊的抗戰記憶:飛越重洋赴國難 虎嘯長空鑄傳奇

江門臺 2025年08月29日

抗戰烽火中,中美兩國人民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結下深厚友誼,飛虎隊正是兩國并肩作戰的象征。其中來自江門臺山的僑胞毅然應征、援華抗敵,為抗戰勝利寫下不可磨滅的一筆。

在江門臺山石花山公園內,一座飛虎隊紀念亭矗立山林中,上層“飛虎”隊徽凌空展翅,亭內石碑上戰功赫赫,靜靜訴說著八十多年前中國抗日戰場上這支特殊空中作戰隊伍的英勇傳奇。

△飛虎隊將飛機機頭漆成鯊魚頭,以震懾日本。

1941年8月1日,飛虎隊在昆明正式成立,初稱“中國空軍美國航空志愿隊”,后歷經改編、擴編,成為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與中國軍民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美國空軍將領陳納德擔任指揮官。為震懾懼怕鯊魚的日本人,這支隊伍的戰機機頭繪有凌厲醒目的鯊魚嘴,隊徽為展翅猛虎形象,被人們稱作“飛虎隊”。

臺山市博物館文博館員葉玉芳說:“在1940年,日軍發明了當時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零式戰斗機,中國空軍就進入了最艱難的一個備戰時期。1941年飛虎隊成立后,12月20日,日軍有10架轟炸機轟炸昆明,飛虎隊就在駐地昆明升空作戰、一戰成名,最終擊落了9架日本飛機,大大地鼓舞了我們中國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心。”

在飛虎隊組建與發展中,臺山籍僑胞貢獻卓著。1942年夏,陳納德提出組建通曉中英文的美籍華人技術隊伍,后成立第14空勤大隊與987特別通訊連,這兩支隊伍約有1600人,其中九成為華裔,尤以祖籍臺山的青年為多。他們分駐昆明、西安、重慶、芷江等地,承擔通訊、維修、運輸等任務,成為飛虎隊堅強后盾。

葉玉芳說:“抗戰全面爆發之后,臺山華僑從人力、物力、財力三方面傾力來支援祖國的抗戰。在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要組建空勤大隊的時候,負責征兵的就是祖籍臺山桂水的余新賢少尉,他到紐約的中華學校、中華會館去宣傳發動,他三個堂弟還有許多的臺山籍華僑都報名回來參加了飛虎隊,回到祖國來參加抗戰。”

△在余新賢的感召下,余氏兄弟多人加入飛虎隊。圖為余氏兄弟合照。

如今在余新賢的家鄉臺城街道桂水村,仍傳頌著“一門四飛虎”的佳話,激勵著一代代后人。

臺山市臺城街道桂水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余偉強說:“抗戰期間,我們桂水村的華僑在海外美國、加拿大那邊,家國情懷是很深厚的。桂水村有飛虎隊‘一門四將’,從老的到少的,他們都知道這個故事。通過村史館來傳承先輩精神,讓年輕一代能夠知道這些故事。”

穿“血符”軍裝參加戰斗、帶“自殺藥丸”深入敵后、駕“鯊魚”轟炸機空襲日軍、過“駝峰”冒死運輸物資……臺山籍飛虎隊員以熱血生命鑄就不朽豐碑。四年間,飛虎隊共擊落日軍飛機2600余架,擊沉或重創商船223萬噸、軍艦40多艘,殲敵6.6萬余人。

烽火遠去,“飛虎精神”長存僑鄉。由梁炳聰上尉設計、“飛虎”老兵及家屬捐建的紀念亭與牌樓,于1991年、1994年在石花山公園相繼落成,成為當地傳承和弘揚“飛虎”精神的愛國主義教育陣地。

葉玉芳說:“飛虎隊精神的核心是愛國、勇敢、國際合作。近年來,我們利用館藏的文物、歷史照片舉辦專題展覽,推動193件飛虎隊的數字文獻收藏到國家博物館的中國記憶項目。今年7月3日,臺山一中獲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頒發‘飛虎隊友誼學校’授牌,為中美青少年的交流架起了一座新的橋梁。”

臺山一中學生龔銳釗說:“飛虎隊在抗日戰爭中與中國人民一起共同擊退外敵、維護和平。我們應該深刻地銘記這段歷史,并將其精神發揚光大,將飛虎隊故事傳播得更遠。”